云上咸安報道春滿田野綠,犁耙水響歡。2月3日,向陽湖奶牛場農業隊坤元第五季現代農業14畝番茄基地里,旋耕機開過,碎土、整地、起溝一次完成。一壟壟整齊劃一的地塊上,十幾個村民有的在鋪銀灰色薄膜,有的在栽愛因斯坦9號番茄秧苗。
只見村民兩兩成組,年近花甲的劉金鳳用勁把栽苗器往薄膜上一插,55歲的李木春迅速在基質盤里提苗放進栽苗器入口。
“這個栽苗器省時省力,效率是人工的3倍,以前要蹲著栽又慢又累?!眲⒔瘌P倆人深有體會。
(資料圖片)
“栽苗密度要控制好,一畝栽2600一3000株,后期打葉也很重要,要做好通風透光,防止郁蔽和病蟲害?!弊哌M大棚,區蔬菜管理辦公室主任陳衛東叮囑村民。
“栽完后就要灌定根水,地下給水和空中噴灌都是自動化一鍵啟動的,這個品種口感好,產量大,效益高?!被刎撠熑送跞A文笑道,200余畝蔬菜地全程實行機械化耕田,銀灰色地膜有保溫和反光效果,有利于幼苗生長。預計畝產西紅市1萬至1.5萬斤,每畝平均純收入2萬余元。
在馬橋鎮樊塘村綠佳綠色蔬菜合作社,6畝溫控大棚綠意盎然。66歲的負責人謝樹倫正在指導錢定鑫等員工給去年11月栽的圣女果進行整枝,繞蔓,要求將每株單蔓枝葉細心繞在一根根垂吊垂的繩索上,同時抹掉主干外的旁枝,有利于營養集中供給。
“我這里的蔬菜喝的水是經過6道凈化工序的純凈水,再配以肥料,通過水肥一體的智能水肥灌溉系統一鍵啟動給肥給水到位?!闭f起種蔬菜穩產增產的秘密,謝樹倫笑道,水肥精準滴灌很重要。
在育苗大棚里,辣椒秧、西瓜秧、黃瓜秧、香瓜秧在基質盤里探出鵝黃綠的腦袋,幾個村民正在幫秧苗脫掉種子皮殼,2月底便可移栽了。
“秧苗長得好,溫濕度管理是關鍵。這個育苗大棚秧盤下埋有通電加熱設施,若遇倒春寒時就及時加熱,保持大棚溫度在24℃左右,濕度不足60%就噴點水,通過科技管理,確保合作社5萬余株秧苗茁壯成長?!敝x樹倫說。
2月1日,在雙溪橋鎮楊堡畈,永興農機合作社種油大戶吳佑明正用無人機給200畝油菜進行追施蕾苔肥。針對近期雨水多的天氣,幾個村民正在油菜田里進行清溝排漬,做田間管理。
“ 無人機一天施肥80至100畝,既省力又節約成本,施肥還均勻?!眳怯用髡f,今年將是個油菜豐收年。
科技鬧春耕,增收有保障。作為省油菜蔬菜生產大縣,咸安區種植44.7萬畝油菜,60%全程實行機械化栽植和田間管理;目前已追肥5.5萬畝,清溝排漬3.2萬畝;全區23萬畝蔬菜90%是露天蔬菜,10%的設施蔬菜實現春提早上市和秋延后上市,可供青黃不接時市民有精品蔬菜供應。
(特約記者:胡劍芳 編輯:李洋 責編:聶國力 編審:徐雋)